打印

[心语]

0
跟贴中,个人认为8008兄的解读颇功力。
8008兄指出两个问题:1、古汉语不是一种精确的语言,故短短的几个字,数句话,所内涵之义实在是无法尽道,以致于几千年下来聚诉纷纭。每个人,每个时代,都可以对这些简短的文字作出不同的诠释,老子如此,孔子、韩非、荀子又未尝不是。
2、传统文化有一个问题是不讲逻辑,只是一种形象思维式的比喻。如8008兄所说的“文气表面很足,但如果按照现代逻辑的原则判断,就会发现,前提、判断、结论都不匹配”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。
事实上,在先秦诸子处,逻辑学除了墨学有一点外,余诸子都不讲。所以诸子滔滔不绝,彼此争辩,在今天看来,很多时候所争论的其实并非同一个问题。墨学之后中绝,佛教中的因明学有不少逻辑。时至今日,公务行政测试中也有不少逻辑学的内容。

再补充一点,老子之学,今天乍一眼看上去似乎很美,讲究天人合一、修身养性之说,等等。很符合今日世界之需要。此言固然有理,但需要辨别的一点是,老庄之谓无为,之谓自由,之谓以柔克刚,实是不得已的退缩之举,带有一种宗教式的自我麻醉,即像佛教那样取消人之主体意识,这是一纯消极式做法。在社会中,受到专制王权的极大约束,只能从现实层面退向自己的内心,追求一种道德上的自由;而面对自然时,则根本不提对自然的征服与利用。所谓达兼天下、穷退其身的后者,就是在人的自我、人的追求得不到满足,或者说是受到完全的扼制和伤害时,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退缩式的办法。
这种思维,和西方是不同的。西方一度大自然为征服对象,过于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争斗,力图将自然完全改造为按人类的意识塑造,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,但发展到一定程度,发现将人与自然对立不妥,于是回过头强调人与自然不能对立,强调和谐。这种观点,早在梁启超的时代就已经清晰看到。但我们应该看到,西方的这种回归,不是老庄层次上的,是更进一步层次,或者是经过了一个螺旋形的上升。从这个角度看,那种认为西方文明的最终归宿是中国式的儒道传统的观点,是一种浅薄。
本帖最近评分记录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4-9-12 01:46